特朗普收紧时限,两国角力升级! 7月底,特朗普对俄罗斯下达了新的“最后通牒”,把原先50天的缓冲期直接压缩到10-12天,明确要求普京在8月8日前推动乌克兰停火。 威胁并未止步于文字——特朗普还放话,若俄方不就范,除了常规制裁,还要对包括中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等在内的俄罗斯石油买家,“痛下狠手”,祭出100%的“二级关税”,且不排除多线施压。 特朗普并未满足于此,他还在外交场合表达了强烈的“失望”:认为普京光说不练,不愿为乌克兰民众止战止血,而俄罗斯对此则报以冷峻回应。 同时,美国两艘核潜艇被曝悄然靠近俄周边海域,战略威慑意味已经跃然纸上。 普京亮明底线,愿意谈但寸步不让 面对美国频频挥舞“大棒”,普京最早在8月1日曾密切关注外界反应,虽然当时用词较为温和,但实际已表态“莫斯科立场不会变”。 近日,随着时限将至,俄罗斯干脆撕掉遮羞布。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与路透社综合披露,克里姆林宫权威人士直接传达:普京无意接受美方停火要求,坚持战争目标。 消息中提及,普京从未考虑接受特朗普通牒,也未就各类经济制裁表现出动摇。他继续强调俄罗斯必须控制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扎波罗热、赫尔松四个乌克兰地区。
这不仅仅是地盘争夺,更是对俄乌战争主动权自信的象征。 普京始终认为,西方此前多轮制裁对俄罗斯影响有限,如今再翻旧账已经起不到威慑作用。而在拖延回应的背后,似乎仍留一丝改善美俄关系的空间,只是底线未变,迫使其让步难如登天。 美俄“暗流涌动”,高压气氛下的外交试探 就在最后通牒倒计时阶段,一场不被看好的外交访问即将上演。据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确认,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近期将抵达莫斯科。 他长期担任中东及乌克兰事务特使,今年2月秘密访俄未果,如今再次访俄,被解读为美国最后冲刺期的一次探底。
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对外仅表示“已注意到”美方来意,却未承诺是否让特使会见普京本人。 这也意味着,美俄之间的沟通管道进一步变窄,甚至让双方都处于“不见不散,见了也白见”的尴尬情境。 访问的时间点颇微妙,美国核潜艇动作频繁,相关核威慑言论不断升级,都让此次磋商充满未知数。有猜测认为,特使或许仅能争取到延展谈判空间,却很难动摇俄方既定战略红线。
最后通牒到期,美俄破局还是摊牌 特朗普设定的关税与制裁大棒眼看就要落下,但是否真如其所说8月8日后“一锤定音”?目前尚无确证。 参考过去几年西方对俄围堵,俄方抗压弹性极高,未必会因美国的“叫板”而临阵换枪。 对特朗普而言,假如达不成停火协议,又拿不出实际重拳,不仅影响自身“强硬总统”形象,也可能让外交棋局变得愈发被动。 当前局面带来的最大悬念在于,美俄接下来究竟会选择有限缓解,还是陷入“你来我往”的循环对抗。
作为全球大国,两国行为无疑将深刻影响乌克兰战场、能源市场、乃至全球力量格局。 对于石油买家如中国、印度、马来西亚等,特朗普的100%关税更是一把高悬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未来多边关系或因此出现新一轮洗牌。 棋局尚未终结,变数仍存! 最后两天,无论是特使突围还是关税落地,这场现实版“官渡之战”远没有到结局。 从当前信息来看,普京拒绝美方最后通牒的烈度正逐步上升,而美国的具体反制还悬而未决。 多条战线的联动,必将在全球外交生态中激起层层涟漪。至于结果如何,我们只能静观其变,持续保持关注和警惕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